這陣子看了好幾套偵探劇,最新看完的一套是《異常犯罪搜查官》。我對這劇的最大感想是:恐怖。
劇集的兇案現場做得很血腥很恐怖,看得我都快吐了。那些手指、器官,還有那些血都很逼真,看著就覺渾身發毛……不過呢,劇集的主題是獵奇殺人吧,血腥倒也符合這一主題。
劇集裡中島醫生好像說過,殺人犯成為殺人犯,跟他們的成長環境沒有必然關係。但是看畢劇集後,我覺得一個人的人生經歷是導致他們會否成為殺人犯的重要因素。雖說是獵奇殺人,但因為他們的某些經歷,導致他們性格扭曲,所以他們才會覺得殺人有趣吧。其中一集一位年輕人冰凍起家人的遺體,就是因為他年幼時的黑戶生活經歷,不被家人認可,導致他去殺人;曾經是模特兒的佐藤因為燒傷而心理扭曲;送刀給比奈子的真壁小時候不但被父母拋棄,更被孤兒院院長虐待;中島醫生自己也是在經歷了發現恐怖屍體後才去殺人。不過我也認同要有「開關」才會觸動他們的殺人衝動,就好像中島醫生自己說的,沒有那塊手表,他未必會去殺人。現在想來,比奈子當初想殺人,是因為她爸爸對她說的話,以及真壁給她的刀。但她最後沒有殺人,是因為她媽媽對她的關愛和信任,以及她的一眾伙伴的勸導和關懷。所以我想,人生經歷比「殺人開關」的影響更重要,即使得到「殺人開關」,只要回想起伙伴對你的信任,也就不會動手了。
佐佐木希居然是變態殺人犯……話說Top Coat的藝人真專業,為演出不顧形象,之前成宮寬貴也是Top Coat的吧,他也做了很多回的兇手。
終極大Boss看起來好可怕,不過為什麼殺人魔會塗手指甲,還塗得這麼漂亮。
劇集裡說到比奈子是一個沒有感情的人,但到了劇集最後她還是哭了。我想,她不是沒有感情,只是她的感情較難被觸動,或者她不懂得如何去表達罷了。之前在電視上看過有種精神疾病是會影響人對其他人的情感的理解,他們不能分辨人們是在開玩笑,還是真的對他們表達不滿。其實會不會也有一種精神病是會影響人的情感表達?說不定比奈子就是有這種病。但是她酷酷的個性其實也挺適合當刑警的,看到恐怖場景也面不改容,不會受情緒影響辦案。
我挺喜歡中島醫生,他冒冒失失的,也害害羞羞的,很可愛呢。我覺得他好像我一位同學,不是長得像,只是整體感覺、造型很像,看著就很有親切感了。其實他是不是喜歡比奈子呢?還是只是把她當作很重要很重要的朋友?不過怎樣也不重要了,中島醫生已被監護看守,即使他喜歡比奈子也沒可能開花結果了,但他還是可以在看守所內守護比奈子吧。
劇集裡提到警察會透過犯案現場、證據等重重資料替犯人做側寫,估計犯人是什麼樣的人,也能預測他的下一步行動。中島醫生用潛入犯罪者心理的方式去估量罪犯的行動,現實裡是否真的有這種方法分析犯人?要是這樣也挺危險的吧,萬一走不出來,那自己豈不也會成為罪犯?
想不到橫山裕已經三十多歲了,看起來好年輕。
最後我想說的是,其實高倉警官很有型很帥啊,為什麼整套劇都只是在打醫油呀…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